近日,聚焦“AI賦能教育”主題,在第三屆AIAED主席、CMU(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Tom Mitchell教授的倡議下,于2019年5月25日獨具匠心設置了“青少年TED論壇”,美國藍帶匯點高中11年級學生呂昭成作為學生代表,受到邀請,上臺面對千人嘉賓的主會場,娓娓講述他對于教育和科技,以及未來的真實感悟與思考。

AIAED峰會
呂同學(Mike Lyu),是美國藍帶匯點高中11年級的學生,一位喜歡音樂和機器人的17歲大男孩,在校期間參加過FRC機器人比賽,隨匯點FRC校隊出征獲得2018年 FIRST RCC錢江機器人邀請賽工程啟發(fā)獎/2019年FIRST機器人大獎賽洛杉磯北賽區(qū)-較佳印象獎。
在小時候,他跟中國千萬的孩子一樣上過很多的興趣班,但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堅持下來。但是唯獨機器人社團和演講是他始終堅持到現(xiàn)在的,并獲得了一些國際級別賽事的殊榮。
他表示參加了機器人社團,在與隊友們奮斗的日日夜夜中,不僅收獲了新知識和戰(zhàn)友間的友誼,還開啟了他的另一個智能世界。經(jīng)過不斷的專業(yè)訓練,從剛開始的一竅不通,到現(xiàn)在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3D建模等軟件。
每一次都是新的突破,只有勇敢嘗試,才能激發(fā)出自身的內(nèi)驅力。
對于自己飛躍性的進步,呂昭成坦誠說:”這些進步都是內(nèi)驅力所引導的,驅使我不斷地前進。內(nèi)驅力不是短時間能找到的,是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試錯的過程中尋找到的。比如自己學琴而放棄浪費幾萬元投入時也曾被媽媽責怪,這都是我們在不斷嘗試和試錯中所付出的代價和成本?,F(xiàn)在看來,這些成本都非常高,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投入,但是中國家長往往卻忘記了曾經(jīng)試錯的那個自己,反倒怪自己的孩子不夠堅持。”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他繼續(xù)補充說:“很多家庭是沒有那么多成本給孩子大膽試錯的機會,降低試錯成本的方法只有AI;AI的費用很低,可以讓更多的孩子接受各種各樣不同的教育。通過大數(shù)據(jù)和AI算法,幫助孩子能更快地找到熱愛的事物。只有當青少年真正找到自己熱愛所在,找到內(nèi)驅力,他才可以挖掘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出較大的能量。”
隨著AI技術的成熟發(fā)展,他相信在未來能有更多的孩子,會更快地找到自己所真正熱愛的東西,并為之奮斗。
本次匯點學生呂同學在AI青年論壇主會場以親身經(jīng)歷為千人嘉賓帶去不一樣的思考切入點,同時更獲得了現(xiàn)場觀眾和所有媒體的高度認可及滿堂喝采。
我們的學生雖然年少,但對科學技術與教育等領域卻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思考和實際實踐,在場嘉賓也通過孩子親身體驗的視角和演講,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不同孩子對于教育的想法,以及AI如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提規(guī)劃習效果,打造創(chuàng)新的土壤,同時較大程度上去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