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學校國際部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跨文化人才,發(fā)揮自身資源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更多走出校園,走向更多優(yōu)質(zhì)平臺的機會。此次「新亞學校走進北大-中德交流活動」受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馬劍教授邀請,國際部德語高一、高二年級的師生們于11月19日下午前往北大校史館參觀了“北京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合作交流40周年紀念展,并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聆聽了一堂馬劍教授生動的德語交流分享課。本次活動加深了學生對中德合作交流歷史的了解,拓寬了學生德語學習的思路,豐富了學生對未來的思考。
一起走進北京大學
此次活動由張校長和宋校長帶隊,為了幫助同學們更了解北京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合作的相關(guān)歷史,同行的兩位德語老師通過競猜的方式激發(fā)同學們的好奇心,考察同學們的知識儲備量,為此次活動做好“熱身”。同時,張校強調(diào)活動過程中的時間觀念問題及安全問題,要求同學們作為新亞人,當以良好、正向的形象走進北大校園,展示新亞人風采。
新亞學校師生一行人抵達北京大學
初冬的北大校園,落葉紛紛,美不勝收。新亞學子們滿懷期待地到達北京大學正門。學生們首先來到了北京大學校史館,參觀北京大學與柏林自由大學合作交流40周年紀念展。
展覽現(xiàn)場,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充滿故事的展品,訴說著兩校合作的點點滴滴。學生們駐足在展板前,仔細觀看每一張照片,認真閱讀每一段文字,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展覽不僅展示了兩校在學術(shù)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密切合作,還通過生動的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們仿佛穿越時空,親歷每一次歷史性的會面與合作。
在展覽現(xiàn)場,馬教授與同學們娓娓道來自己在北大的求學、深造、留任的經(jīng)歷,以及促進德語系與德國各大學合作的心路歷程。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觀點,現(xiàn)場氣氛熱烈而友好。
參觀完展覽后,學生們在北大校園內(nèi)進行了游覽,學生們沿著未名湖邊的小徑行走,欣賞著湖邊的美景,感受著北大的寧靜與和諧。在游覽的過程中,馬教授熱情的與同學們講解著北大校園內(nèi)的地標景點。從博雅塔到紅樓,從圖書館到體育館,每一個景點都承載著北大的歷史和文化。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知識和智慧的世界。
游覽結(jié)束后,學生們來到了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三層,參加了一場由馬劍教授主講的德語學習講座。講座過程中,馬教授首先介紹了德語的重要性和學習德語的意義。他指出,德語作為歐洲最重要的語言之一,不僅在國際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還是許多領(lǐng)域如科學、文學、藝術(shù)等的重要工具語言。學習德語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還可以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yè)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隨后,馬教授詳細講解了德語學習的思路與方法。他從德語語法、聽力練習、口語練習到閱讀練習,使學生們對德語學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馬教授分享了日常授課過程中的經(jīng)歷和心得,以案例形式鼓勵學生們要通過盡可能多的渠道了解德國的社會文化知識,為語言學習提供更廣泛的文化背景。
講座結(jié)束后,學生們也熱情的向馬教授提問,就「人工智能對外語翻譯的沖擊」及「德國工業(yè)發(fā)展與赴德留學價值」與馬教授展開討論;同行的德語教師也就德語教學問題請教了馬教授,馬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學生們的問題,與提問的德語教師做了經(jīng)驗分享,現(xiàn)場互動氣氛熱烈。
未來,新亞學校將以自身資源優(yōu)勢為軸線,為同學們提供更多有意義、有啟示的主題活動,點亮學生們的成長之路,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從容地面對各種挑戰(zhàn)和機遇。同時,學校也將繼續(xù)秉承“新益求新,亞行致遠”的教育理念,不斷探索和實踐,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質(zhì)量的教育服務(wù),助力他們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