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按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項目辦公室的要求,由東莞理工學院國際學院主辦的ISEC師資崗前校內預培訓順利舉行,東莞理工學院國際學院院長助理郝麗霞博士、東莞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國商系系主任洪志遠老師,以及方向老師為我院教師進行師資崗前校內預培訓。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
即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是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面向國內部分本科院校開展的國際合作項目,旨在搭建一個集國際化課程、國際化師資、國際化教育資源于一體的全方位推進教育國際化工作的實施平臺。
校內預培訓旨在幫助教師初步認識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引發(fā)儲備教師多個角度進行教學反思,做好成為ISEC教師的思想準備、心理準備、教學準備和挑戰(zhàn)自我的準備,思有所想、心有所愿地參加2020年1月6日-10日在吉林長春由ISEC項目辦公室舉辦的ISEC教師崗前培訓。本次預培訓由3位不同學科背景的ISEC教師做了精彩的主題講座及教學分享。

國際學院院長助理郝麗霞博士對ISEC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講解了ISEC教師發(fā)展的支持政策,說明學校實施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的重要意義,并詳細講解了1月6日-10日的ISEC教師崗前培訓的安排。

經濟與管理學院方向老師對明辨性思維的概念及如何貫穿教學始終做了詳細說明,強調了明辨性思維對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通過閱讀推薦文本《教育的目的》和中國學者有關教育論著或文章,聯(lián)系自身情況引導儲備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反思和思維梳理。同時在培養(yǎng)目標上,提出教師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團隊合作的積極性。

經濟與管理學院國商系系洪志遠老師作為教師代表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對明辨性思維、基于Learning Outcomes 的教學大綱設計以及學習評價工具Rubrics的設計在教學中的應用,幫助儲備教師了解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教學特點,就ISEC教師個人成長經歷進行了具體說明與經驗分享。培訓期間儲備教師踴躍提問參與互動,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本次校內預培訓,儲備教師對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教學特點有了初步的認識,表示已經做好成為ISEC教師的思想準備、心理準備、教學準備和挑戰(zhàn)自我的準備,可以預見參加完即將到來為期5天的ISEC教師崗前培訓后,老師們將會有更大的收獲,我院必定能將先進教育理念逐步貫徹落實,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提高師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