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作為廣府文化的中心,不僅引領(lǐng)和輻射著周邊地區(qū),也是嶺南文化的代表。廣府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中原與江南移民文化的影響,既傳承了中原漢文化的精髓,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嶺南風(fēng)韻。因此,一提到嶺南文化,許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飲早茶、睇粵劇”,這些傳統(tǒng)風(fēng)俗已成為廣府文化的重要象征。
這一次,我們將粵式早茶引入校園,讓學(xué)生們能夠感受和傳承本土飲食文化的獨特韻味。在日常體驗中觸摸廣府飲食文化的傳統(tǒng)魅力,逐步培養(yǎng)對本地文化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在點心正式端上學(xué)生們的餐桌前,我們特意邀請家委們體驗這場正宗的廣府早茶盛宴,一同分享這份蘊(yùn)含悠久傳統(tǒng)與親切溫情的味道。
整點心
DIM SUM
星外特聘的高級點心師清晨五點多便開始在校園廚房忙碌,新鮮食材清洗、切配,確保每一道點心都能在最佳時刻呈現(xiàn)。
一按、一搓、一捏,靈巧的雙手間蝦餃逐一成型,整齊地擺放在蒸籠里,蒸籠一層層疊高,廚房的節(jié)奏也隨之加快。
為了確保點心上桌時的最佳溫度與口感,每一道工序都在精確掌控中進(jìn)行,特別是最后半小時,廚房內(nèi)的忙碌達(dá)到了最緊張的時刻。
隨著蒸籠緩緩打開,熱氣騰騰的小籠包、晶瑩剔透的蝦餃、酥軟入味的鳳爪先出爐,緊隨其后的是煎得焦香的蘿卜糕、Q彈的麻薯。最后,“鍋氣”十足的干炒牛河、金黃酥脆的春卷、清脆的菜心、層次豐富的黑椒牛肉撻也依次上桌。當(dāng)然,少不了那碗清火的菜干燒骨粥,這一桌才算是地道完美的粵式早茶!
上茶樓
DIM SUM
“飲茶”最早稱作“上茶樓”,而此次的活動場地,正是位于學(xué)生餐廳的二樓體育館,讓家委們仿佛置身于傳統(tǒng)茶樓,體驗了一次沉浸式的“上茶樓”。
飲茶啦
DIM SUM
寬敞明亮的體育館化身為“粵味小筑”,家委們在這里品味“一盅兩件”(一壺茶、兩件點心),慢慢“嘆”(好好地享受)。
星外的常務(wù)校長宋丁丁一句親切的粵語“飲茶啦”,開啟了今天的廣州本土方言日。隨著宋校的熱情招呼,點心車緩緩?fù)迫霑觯瑫簳r變身“服務(wù)員”的星外職工們熟練地擺上點心、添好茶水。
“嚟,斟杯茶” (來,倒杯茶)。
“唔該” (謝謝),順手來個叩指禮,正宗!
喝早茶,怎么能少得了看報紙呢?立馬送上星外的專屬報紙,這“嘆茶”的氛圍實在是太地道了!
來來來,水滾茶靚,一起飲茶啦!
每個人都投入到“茶樓”喝茶的角色里,一邊品嘗美味點心,一邊淡笑風(fēng)生。
為了滿足大家對美食的追求,我們不僅有每一輪的送餐到桌,還有旁邊的自助餐臺,供大家自由挑選。
在早茶的尾聲,我們邀請了高級點心師——郭師傅上臺,聽取各位家委的建議。沒想到,家委們反應(yīng)熱烈,紛紛舉手發(fā)言,像回到了小學(xué)生時代。
以下發(fā)言的同學(xué),不對,是家委,都大贊點心制作精美、食材新鮮、味道正宗、表示吃不夠。
其中獲得特別盛贊的有:
蘿卜糕,其中蘿卜絲的甜味與臘味的香味完美搭配,粘米粉的比例恰到好處。
干炒牛河,鍋氣很足,不油膩,干爽好入口,特別是牛肉份量足夠多。
菜干燒骨粥,喝得出來是當(dāng)天早上現(xiàn)做的,是小時候吃過的味道,這句話是對一份有情懷的美食最高的評價。
炸春卷,皮很薄,口感香脆,里面的餡兒鮮香美味,求加大供應(yīng)量。
黑椒牛肉撻,一致公認(rèn)的“冠軍點心”,居然能夠吃到不甜的撻,香濃的黑椒搭配嫩滑多汁的牛肉,還有滑滑的沙拉醬,絕了!
家委們除了羨慕自家孩子以后能吃到美味的正宗粵式點心外,最希望的是:送孩子上學(xué)的家長能不能在星外先喝完早茶再去上班啊?
傳承廣府文化
DIM SUM
“得閑飲茶”,一句廣州人的口頭禪,蘊(yùn)含著他們的處世哲學(xué);而“飲茶”又被稱作“嘆茶”,這一個字的“嘆”,恰恰道出了廣州人樂天的生活態(tài)度。茶水清香,點心精美,一斟一嘆,一品一嘗,濃縮了濃濃的人情味,也承載著他們的樂觀與豁達(dá)。
星外以“品粵點”活動為開端,將本土文化融入校園生活,在未來的課程里讓孩子們學(xué)習(xí)制作正宗粵式點心,用實際行動傳承與弘揚(yáng)廣府文化。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我們不僅在“留住”傳統(tǒng)的味道,更在學(xué)生心中“記住”這份文化底蘊(yùn),成為廣府文化生動的傳播者與守護(h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