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能夠讓你的孩子在未來保持競爭力,讓孩子走得更遠,讓家長更安心。
我們不想把學校變成一個只是出國考試的培訓班,我們要做一個學校應該做的事情。
我不太同意孩子出生的時候是一張白紙,家長在這張白紙上作畫,因為這個說法給家長的壓力很大,如果孩子培養(yǎng)不好,你會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畫家。
——摘自10月24日李健校長現(xiàn)場演講
10月24日,由遠播教育集團、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大會,在上海寶華萬豪酒店隆重舉辦。
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大會堅持“教育點亮人生,創(chuàng)新引領未來”,助力教育向著多元化、個性化、綜合化的方向不斷發(fā)展。本次大會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中國教育話題,聚焦教育的創(chuàng)新、教育的未來、教育的現(xiàn)代化與國際化,進行智慧的分享與思想的碰撞。
今天,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大會現(xiàn)場聚集了20000+學生及家長,他們與現(xiàn)場眾多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現(xiàn)場解析孩子規(guī)劃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在本次大會上,上海諾科學校校長李健為大家?guī)砹酥黝}為《教育就是反“平庸之惡”,我們必須教會孩子的三件事》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演講嘉賓
李健
上海諾科學校校長
演講內容
今天,李健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4個維度:
第一:反抗平庸之惡
第二:遵循教育規(guī)律
第三:在諾科必須學會的三件事
第四:諾科的特色
那么關于這些話題,我們來看看李健的精彩解讀~
▲李健精彩演講
01 反抗平庸之惡
大家知道,二戰(zhàn)時期,納粹德國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迫害,戰(zhàn)后很多重要戰(zhàn)犯在紐倫堡接受了法庭審判,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其中,有一位當時的運輸總指揮叫艾希曼,他戰(zhàn)后隱姓埋名逃離德國去到了阿根廷,后來以色列特工發(fā)現(xiàn)了他,并把他逮捕押送到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的法庭進行了審判,審判發(fā)生在1961年。
當時有一個德裔猶太人記者叫阿倫特,他也是當時的一個受害者,他覺得有義務和責任去旁聽庭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收集了大量地資料,把庭審的現(xiàn)場資料也整理了,在《紐約客》上發(fā)表了5篇文章,后來把這些文章和其它素材整理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阿倫特到庭審現(xiàn)場之后,他想這么一個十惡不赦的罪犯應該是一個極惡的人,但到現(xiàn)場他的感覺不太一樣,艾希曼中等身材,腦袋有點禿,戴個眼睛,還有點發(fā)福,很平凡,甚至很平庸的一個人,就這樣一個人做出了極惡的事情。
庭審的時候艾希曼說自己沒有罪,只是在執(zhí)行上級的命令,自己是一個良民,只是在努力工作想要獲得晉升,他不仇視猶太人,跟猶太人沒有過節(jié),實際上他的朋友中也有很多猶太人。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他用火車運到集中營,在這件事情他覺得自己沒有過錯。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他甚至是一個值得表揚的人,因為他服從,“服從”在那個社會里是一種美德。
但是阿倫特認為即便法律允許你殺人,你也應該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社會標準,要有自己的良知和人性的光輝。
巴爾扎克在他的一本小說里提到一個概念,就是滿大人的概念。當我們把滿大人發(fā)散到用意念就可以殺死一個外星人,并且你可以因此得到一個好處,那么,你是否會做這樣的事情呢?這是對靈魂的拷問。
這樣的事情到底怎么發(fā)生的,這里我們得到什么樣的啟發(fā),阿倫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這本書較后提出了一個“平庸之惡”這個概念。
因為在社會道德體系淪喪之后,一個人沒有獨立思考,他放棄了作為一個人應該有的人性的光輝,他變得順從、服從、麻木、庸俗,于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就可能會做成很惡的事情出來。
而在當今社會也有這樣的事情,這樣的“平庸之惡”可能會發(fā)生在每一個人身上。比如說,有人在跳樓,你在下面喝采;別人發(fā)布了一個謠言,你推波助瀾;有一個很惡的工作在那個地方,你做了就能獲得報酬;再比如我們現(xiàn)在的詐騙。
所以,很平凡的人有可能在一些情境下,做出極惡的事情。我們通常認為極惡的事情是由惡魔、十惡不赦的人做出來的,但實際上你去看新聞和一些刑事案例,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很惡的事情,就是很普通的人做出來的。
所以,我這里說的“平庸之惡”,本來是一個哲學概念,但如果我們把它從道德、社會、善惡、是非這個角度擴散開,從更廣義的角度去理解,那就是我們人不能陷入平庸,不要做一個庸俗的、平庸的人。
那么,在這一件事情上我們覺得教育應該有所擔當,要做一些事情。如果教育給你的只有一個選擇,一條道走到黑,所有的人都做同樣的事情,那你就不需要思考了。每天就刷題,看數(shù)學卷子誰能得到更多的分,在這個通道里去拼的時候,人的思想就會產生惰性,因為沒有選擇。
所以,我覺得教育應該去抵抗這種“平庸之惡”,在有些事情上有所作為。比如我剛剛說的,提供給學生多樣的選擇,讓他們擁有選擇權。還有在教育的實踐過程中,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具備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面對人生很多問題時,也不會逃避,因為逃避會讓你陷入到另外一種不作為、麻木和順從當中,那是可悲的。
02 遵循教育規(guī)律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去做?
尊重規(guī)律。很多家長會問,我們孩子要進美國“前三十”,應該報一個什么班、做什么事情,聽上去總是想尋找捷徑,有沒有葵花寶典,有沒有很特殊的一件事情做了之后會成功。就跟很多人減肥一樣,減肥應該少吃、多運動,但是少吃、多運動很苦啊,所以人們總想著打一針就瘦掉了,或者有什么奇門妙術迅速達到目的。
其實,學習好這件事情不難,你課前認真預習,課中好好聽講,課后把這些作業(yè)做好,不懂的就問老師,把問題解決掉,多總結和思考,每天這樣堅持下來,這個孩子的成績差不到哪里去。
但倘若你不經歷這么一個艱苦的過程,而是希望較后花一兩天時間通過某種捷徑達到成績提升的目的,那就有點想當然了。
作為教育從業(yè)者,我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應當尊重教育規(guī)律,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人本:以學生為中心。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應該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因材施教。
2、未來:以成長為目的。孩子在現(xiàn)階段取得的成績,只代表現(xiàn)在。孩子將來長成什么樣,這是我們要去想的問題,因此要以成長為目的。
3、認知:以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你教他不是說現(xiàn)在要拿一個分數(shù),不是現(xiàn)在要做成一個事情,而是看未來的認知、成就和價值。
這里跟大家分享一個思想實驗,為什么說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是有規(guī)律的呢?那些看似沒有規(guī)律的東西,背后也有規(guī)律。薛定諤的貓,很多家長和孩子可能都聽過,大家看這個圖:
圖里有一個盒子,盒子里有一只貓,貓的旁邊有一個綠色放射性物質,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發(fā)生衰變的概率假定是50%。也就是說,接下來一段時間,可能衰變,也可能不衰變。
如果衰變的話,就會觸發(fā)右邊這個錘子,錘子觸發(fā)之后砸下來,砸下來之后就會打到這個瓶子里面,瓶子里面放著劇毒的氣體,這個氣體出來之后會把這只貓殺死。但是,這個盒子是封閉的、看不見的。
那么問,現(xiàn)在這只貓是活的,還是死的?
其實,你無法判斷,因為只有打開盒子之后,看這只貓是死的還是活的,才會知道答案。在這之前,你只知道這個放射性衰變的概率是50%。所以,這個貓?zhí)幵谝环N生死疊加、或生或死的狀態(tài),只有當你打開它之后才知道結果是什么。
聽起來好像這是沒有規(guī)律的偶然事件,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有很多貢獻,但是愛因斯坦和玻爾一直在爭論,愛因斯坦說不相信上帝是用擲骰子的方式來管理這個世界。也許未來相對論、量子力學都不對了,但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它的一些客觀規(guī)律可以指導我們做很多事情。我們現(xiàn)在量子衛(wèi)星已經上天了,我們在做量子通信了,量子力學應用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你家里的冰箱里就有量子力學。
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看似偶然的事件后面我們得找到一個規(guī)律,如果我們想讓那只貓活的概率大一些,那么這個放射性物質更穩(wěn)定一些就可以,比如說接下來一段時間放射性物質衰變概率只有0.001%,那把這盒子打開之后這只貓活著的概率就會遠遠大于死的概率,所以我們要認識這個規(guī)律,然后遵照這個規(guī)律辦事。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可能有些孩子有些很特別的特質,他走了一些捷徑成功了,但他不代表普遍性規(guī)律,就像這個放射性物質。所以學校、家長就應該尊重這樣的教育規(guī)律,讓孩子走正道,行在正確道路上,大方向就不會錯。
03 在諾科必須學會的三件事
我們回到諾科在教育實踐上著重強調的三個點:
1、自我管理。
什么叫自我管理?就是孩子們應該管好他本來可以自己搞定的事情,特別是初中、高中這個階段,這段時間父母放不了手是不對的。
的確,你從前面孩子小的時候不能放手,到后面初高中必須放手的時候要有個過程,但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定要逐漸轉變,孩子應該自己做好的事情就必須讓他們自己做。比如:
時間管理,這很重要,什么時間該干什么事。很多家長說孩子沉迷打游戲,為什么會沉迷?就是因為不會管理時間,不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
情緒管理,有一些孩子遇到挫折之后歇斯底里,甚至罵臟話,對父母極不尊重。這都是不成熟的,說明孩子的情緒管理是有問題的。
目標管理,什么階段該定什么樣學習目標,孩子應該有自己的規(guī)劃,同時,要學會把大目標化成小目標,把遙遠的目標換成近的目標。
自我管理能夠讓你的孩子在未來保持競爭力,讓孩子走得更遠,讓家長自己更安心。
2、終生學習。
終生學習,聽起來仿佛是一個假大空的概念。我們不是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嗎,為什么還提終生學習?老年癡呆癥大家知道,大部分老年人到了一定年紀都容易得這個病,他會連身邊較親的人的名字都叫不出來,很是可憐。
有時候,終生學習需要從哲學的角度去理解,我們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在流逝,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知識、接觸外界、交互信息、不斷思考就是在終生學習。
而學生在讀書期間較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所以把終生學習變成一個習慣需要在更高的意識上理解,不要抗拒它。因為它變成你的好習慣了后,你就會有好奇心,你培養(yǎng)了自己的學習力,你可以走得更遠,這個事情在高中階段三觀形成的時候就應該做。
3、充滿希望。
人有的時候很孤獨,在孤獨的時候你或許會想“我們依靠的是什么”,也許世界上沒有任何第二個人可以完全理解你,但是我們可以依賴彼此的是情感,我們需要親情、愛情、友情。其實,整個人類都是一樣的,人類這個物種會產生就一定會消亡,這是規(guī)律。但是人類較后能夠保留的東西是什么呢,哪怕消亡的前一秒鐘我們還是應該充滿希望!
充滿希望,就要求我們的學生應該有強健的體格,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應該有探索的勇氣,這些東西是我們要教會學生的,這是諾科認為高中階段的孩子應該掌握的東西。
04 諾科的特色
我們學校提出了一個概念叫文理學院式的創(chuàng)新高中,我們文理學院師生比高,有立體的導師網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規(guī)劃規(guī)劃、學習管理、品格教育都有人幫助他。
我不太同意孩子出生的時候是一張白紙,家長在這張白紙上作畫,因為這個說法給家長的壓力很大,如果孩子培養(yǎng)不好,你會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畫家。倘若你帶著這個概念教育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壓力也非常大。
我覺得孩子是一棵小樹苗,他自己要汲取水分、養(yǎng)分、礦物質和陽光,同時,他也離不開父母和老師的關照,因為有可能狂風來了要扶他一下,有可能他缺少某種礦物質你要給他施肥,有可能生蟲子了你要除蟲、除草。所以老師、家長和社會較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去營造一個適合他成長的環(huán)境,而他自己將有自己的生長規(guī)律。
人的智商天生就有區(qū)別,我們身上有改變不了的基因,比如我就這么高,不可能長到1米8,也可能可以用轉基因、核輻照的技術在一定基礎上做改變,但是大部分人的天性難改,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所以我們提出一個概念,需要有更好的“師生比”幫助孩子全方位成長,我們提供A級別的AP課程,20多門高階課程,高師生比。
同時,我們提倡科藝雙興,幸福卓越,就是既要有科學素養(yǎng)、也要有藝術鑒賞能力,孩子從中能獲得一定的幸福感,并有所成就。
我們諾科的價值觀是平等、尊重、共建、終身學習和勇于探索,然后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激發(fā)和激勵每一個個體,包括學生、家庭和老師。
這是今年的部分規(guī)劃成果:
我們遵循教育規(guī)律,這樣實踐下來的成果很不錯,我們認為這些結果是教育辦學自然而然產生的,而不是打著雞血得到的結果,我們不想把學校變成一個只是出國考試的培訓班,我們要做一個學校應該做的事情。